聚焦基础保障,夯实教学服务根基。
提升“硬”实力,按照老年大学标准化建设标准,全面开展教学设备检修和提升工作,营造更加优质、舒适的教学环境。强化“软”实力,建立“银龄师资库”,聘请退休教师、行业专家等担任授课老师,并颁发聘书,规范师资管理的同时提升教师荣誉感、责任感。推行学员自治模式,构建“校—班—组”三级管理体系,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,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,筑牢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服务根基。
聚焦需求导向,构建课程服务体系。
通过座谈调研、与老干部交心交流,了解老年学员所思所想。针对多样化学习需求,精心开设书法、绘画、中医养身、月嫂、智能手机应用等29个专业领域39个专业班。秉持“扩容、提质、增效”原则,结合“银发需求清单”,新增手鼓、民族舞、电钢琴、瑜伽4个专业班,促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多彩。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,为老年学员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,本年度招生规模预计将突破1400人。
聚焦创新模式,拓展教育服务半径。
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,构建“基础课堂+社团实践+游学体验”一体化教学体系,在“游学养”第三课堂教学方面开启全新探索。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学习,拓宽教学视野,不仅增强了教师、班长队伍间的向心力、凝聚力,还激发了其服务社会、服务发展的热情,为老年大学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提升教育服务的覆盖面与影响力。